经开法院党组高度重视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制定工作方案,并成立五个工作组,细化分工,明确责任,确立目标,扎实开展相关工作。在活动中,该院坚持领导带头和基层导向,立足审判职能,延伸司法服务,将实践活动作为改进司法作风的重要切入点,深入基层一线,聚焦纾困解忧,排查化解问题,取得较好的效果。截至目前,全院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已完成联系走访企业、社区35次,收集问题12个,解决问题7个,尚未解决的5个问题已分解至各责任领导、部门,并已形成具可操作性的工作措施。
解民忧
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解民忧是实践活动的关键点,经开法院紧盯市场主体生产经营问题,结合“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深化年”“千名干部进千企”等活动,树牢“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建设者,案案都是营商环境试金石”理念,落实好本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项机制,开展好司法延伸服务,营造重商、亲商、利商、安商的良好氛围。6月份,院领导共联系走访企业18次,为企业实际解决问题5个,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中国车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6月15日、20日、30日,该院党组成员分别带队深入辖区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武汉众宇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武桥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王吉、李骁、杜斌武等省人大代表报告当前法院工作情况,了解公司生产经营状况及司法服务需求。就做好司法服务工作,覃兆平院长提出该院将进一步优化司法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订单式”和“贴身式”服务。同时,针对东风本田公司提出的强化民法典宣传需求,该院民事审判庭组织业务骨干再次深入东风本田公司赠送100余册民法典读本,开展民法典案例宣讲,还根据汽车领域交易模式梳理了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提出相应司法建议;针对武桥重工公司生产经营中发现的风险隐患,该院执行局带问题上门,积极做好诉讼风险释明,并提出司法建议,帮助企业规避风险。便捷高效的“订单式”和“贴身式”司法服务得到辖区企业的高度评价。
该院切实履行审判执行工作职责,出台《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项机制》《关于服务保障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向辖区150余家重点项目和企业发送“司法服务一封信”,精准回应辖区企业司法诉求,更好服务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建设发展。深化拓展全国首家产业经济巡回法庭的服务功能,全面推行在线诉讼模式,搭建汽车金融智审平台,实现诉前调解、立案、保全、缴费、送达、庭审等诉讼事务全流程网上办,网上立案率达到96%、电子送达适用率达到80%,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降低企业解纷成本。产业经济巡回法庭服务企业做法被管委会在全省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作交流推介。
在工委支持下,经层报最高法院,该院获准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权,统一受理大汉阳片区(汉阳区、蔡甸区、经开区、汉南区)标的额500万以下一审普通民事、行政知识产权案件,立足法治保障推进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助力全区“双智”“双创”发展。联合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区科创中心召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座谈会,邀请东风技术中心、鼎龙控股等十五家辖区重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面对面”谈问题提需求,做到“精准滴灌”。与中国武汉(汽车及零部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签署《工作备忘录》,借力知识产权专业机构力量,通过专业机构第三方参与调解,提高知识产权纠纷化解效率,减轻企业诉讼费用负担。
察民情
满足群众司法需求
察民情是实践活动的着力点,经开法院开展一系列社区共建、普法宣讲、以案释法等活动,探索新时代司法服务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民生的载体和形式,架起与群众快捷沟通的“连心桥”。
该院在枫树湾社区设立了全区首家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并致力于将其打造成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特色品牌,已开展普法宣讲活动4次,并设立便民法律咨询邮箱,第一时间解答社区群众的法律问题咨询,还在专设的法律宣传栏中每月持续更新未成年人保护、养老诈骗等法治宣传内容,提升群众法治素养。6月30日,该院组织12名党员干警在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联合枫树湾社区党支部开展“联学共建聚合力,学法践行开新局”七一主题党日活动。院党总支书记张云同志讲授了贯彻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专题党课,深入浅出、干货满满的党课得到社区党员群众的一致称赞,大家纷纷表示要创建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和和气气地过好“小日子”。
该院将军山巡回法庭作为服务军山新城建设的主战场,积极与新城管委会对接,了解企业司法需求,组织开展送法进企业、进园区活动2次,帮助企业防范化解法律风险;加强与民调、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的联动,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活动1次、社区普法活动1次;加大巡回审判力度,坚持每周巡回审判至少1次,并适时开展诉前化解、就地调解、以案释法活动,提升群众法治素养。
暖民心
创新举措化解难题
暖民心是实践活动的落脚点,经开法院聚焦企业、群众所思所忧所盼,围绕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推出针对性举措,形成了一批让企业、群众有获得感的惠企便民成果,大大提升司法获得感。
一是聚焦案款发还难、发还慢难题,该院在全省法院率先推行执行案款发还网上办“零跑动”,案款发还当事人足不出户即能领取案款,大大减轻企业、群众诉累,及时兑现胜诉权益。该院通过执行案款“一案一账户”系统应用和“执行款转执行费+免收条+退费全程网办”工作模式,打通了案件管理系统、财务监管系统、银行系统三大平台数据端口,以“一案一账户”系统法银直连的方式,全流程在线办理执行案款转付执行费业务。流程重塑后,案款到账后由执行法官核减执行费,再将应发案款直接转至当事人账户,当事人由“四跑”变“零跑”,得到企业、群众的高度称赞。截至6月20日,该院已通过“一案一账户”系统网上发还案款为6240笔,发还金额3.5亿余元,并率先在全市法院实现执行案款到账后7日内发还目标。
二是聚焦案多人少带来的办案效率难题,该院深化“法院+工会”“法院+妇联”“法院+公证”“法院+工商联”等“1+N”解纷模式,推动诉讼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为企业、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一站式诉讼服务。推进分调裁审工作改革,提升诉前调解成功率,发挥快审速裁制度优势,1-6月份,共诉前委派调解5245案,调成4196件,成功率达80%,平均用时仅为6.27天。与区工商联组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打造“商事执行纠纷商人解”模式,推动商事执行纠纷快速和解。
三是聚焦司法鉴定耗时长、当事人请求重复鉴定情况严重等难题,该院推动诉前委托鉴定工作改革,制发了《关于诉前委托鉴定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诉前委托鉴定的案件类型、委托流程、监督管理以及鉴定意见效力等内容,并积极与保险公司沟通,争取支持。通过规范诉前委托鉴定工作,引导当事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在起诉前即固定损失,明确诉求,同时提高了审判效率,降低了诉讼成本。3月份以来,已有3件符合条件的案件进入了诉前委托鉴定流程。
下一步,经开法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委以及区工委关于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决策部署,提升党员干部下基层的广度和深度,深入基层了解“企情民意”,不断创新举措化解难题,切实将企业、群众所思所忧所盼转化成为企纾困、为民解忧的实事好事,确保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