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审务公开 >> 执行动态

媒体聚焦 | 湖北日报:离婚后十年未见,男子申请强制执行“请”前妻见孩子

作者: 湖北日报     时间:2025-07-08 阅读:42

“孩子已经见到了他妈妈了。”近日,武汉市民胡军(化名)打电话告诉了武汉经开区法院的执行法官一个好消息。原来,为了让孩子在期末考试之前见一眼久未谋面的母亲,胡军想到了利用法院强制执行的方法逼前妻现身。

2015年,胡军和桂敏(化名)在武汉经开区法院的调解下结束了婚姻关系。双方在离婚调解书中约定:女方一次性支付孩子抚养费5万元。离婚后,桂敏远走他乡,开始了新的生活。而两人的婚生子胡洋(化名)则在父亲的抚养下长大。

“十年间,我从没有主动追讨过这笔抚养费。”胡军说。今年14岁的胡洋即将进入初三,马上也即将迎来期末考试。“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变得比较叛逆。”据胡军称,胡洋有时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写着日记。“可能是他想妈妈了。”

然而,离婚后,胡军很少与桂敏联系,也不清楚她的近况。无奈之下,2025年5月底,胡军决定以追讨抚养费为由,向武汉经开区法院提请强制执行,希望通过法律程序,让远在外地、早已重组家庭的桂敏,能回到武汉,见一见孩子。

“我刚刚接手这个案件,就觉得其中的‘不寻常’。”在深入调查后,执行法官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胡军也坦言,自身经济较为优渥,申请强制执行的目的并不是钱,“而是希望前妻多给孩子一丝关爱。”

在执行立案后的第二天,武汉经开区法院执行局就冻结了桂敏的银行和支付宝账户。“当天下午,桂敏就联系上我们了。”执行法官说。

执行法官与桂敏的初次交流并不顺畅。“我现在手头拮据,没法支付孩子的抚养费。”桂敏说。

“毕竟孩子是你的亲生骨肉呀。况且,你的前夫找你的目的是希望你能够多陪陪孩子。”在电话中,执行法官告诉桂敏,目前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孩子的成长需要母亲的陪伴。此外,执行法官也明确告知桂敏,法院在查封其账户时发现,尚有3万多元。

在执行法官法与情的劝说下,桂敏同意尽快赶回武汉,见儿子一面。终于,在初二期末考试的前夕,胡洋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妈妈。

事后,胡军与桂敏达成了调解协议。桂敏向胡军支付了4万元的抚养费,剩余1万元则依据约定予以免除。桂敏也承诺,自己今后将会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

 

法官手记

迟到十年的拥抱

最近接手的这起抚养费纠纷执行案,令我久久不能平静。

那个在思念中悄悄长大,身处青春期,既倔强又脆弱,渴望母爱,却羞于开口的孩子让我一直牵挂。

看着孩子的照片,我想起了自己孩子撒娇的模样,心中满是不忍。我深知,这不仅是一起抚养费执行案,更是一个关乎亲情修复、关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时刻。

我不忍简单机械地强制执行,我一次次拨通孩子妈妈的电话,耐心倾听她的顾虑,讲述孩子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希望用真诚和理解打开她的心扉。

当妈妈出现在约定地点时,孩子站在原地,眼眶瞬间红了。十年未见,妈妈的模样有些陌生,却又和记忆里的影子慢慢重叠。那一刻,所有的思念、委屈、倔强,都化作了一声颤抖的“妈妈”。妈妈紧紧抱住孩子,泪水打湿了少年的肩头,迟到十年的拥抱,终于抚平了孩子心中的遗憾。

 

 

记者手记

强制执行的“亲情”

一纸“追讨抚养费”的强制执行申请,竟包裹着一个少年十年未诉的思念。

法律以它冰冷的逻辑与强硬的手段,本应裁断财产纠葛。此刻,这把利刃却刺向了时光沉积的亲情坚冰——其锋芒所向,并非只为追索那五万元,而是为了掘开一条通道,让隔绝十年的母子目光重新交会。

当冻结账户的强制力骤然落下,它击中的是母亲远遁尘世的心门。法官那句“孩子的成长需要母亲的温度”,如暖流注入冰冷程序,悄然消融了母亲心中以新生活为名的疏离壁垒。

当母子终于在考期前相拥,那纸曾冻结账户的文书,其存在的最高价值已非金钱的交付,而在于它成为一纸“通行证”——它强制疏离退场,为无法言说的思念与缺席的陪伴重新铺路架桥。

诚然,当血缘至亲竟需借强制执行之桥梁方能彼此相拥,此情此景令人百感交集。但桥既已成,渡口已开,那重新流动的温情,终归是法律在冰冷刚硬之外,所能赋予人间最珍贵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