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审心声丨“无袍”法官话陪审
时间:2025-08-05 阅读:31
在法院的审判台上,
除了法官,还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有着不同职业,
不穿法袍、不握法槌,
但仍为正义发声,
他们是司法公正的捍卫者,
他们是法律知识的传播者,
他们是司法为民的见证者,
他们被称为“无袍法官”
——人民陪审员
今天一起聆听他们的陪审“心声”......
(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序)
刘瑞璐
人民陪审员,不能辜负人民的信任
2023年我被任命为武汉经开区法院人民陪审员,当我接到带着国徽的任命书的那一刻,“人民”二字就沉甸甸地刻在我的心里,这是人民对我的信任。
当我第一次坐在法庭里人民陪审员席位时,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而当真正参与到庭审时,我这才了解到法院的法官、书记员工作强度竟如此之大——厚厚的卷宗、复杂的案情、紧张的庭审,这一切都是我原来没有想象到的。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社会的安定和谐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在多起行政案件、刑事案件参审中,我看到了法官们秉持公正的正义感。年近六十的资深法官还穿着法袍站在公正司法的第一线、口才犀利的骨干法官、“拼命三郎”的青年法官……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司法为民精神,也学习到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案件。
我十分热爱陪审工作,几年来的每一次庭审,我从未缺席或迟到。作为人民陪审员,我不仅要肩负起人民赋予我的权利和义务,更要积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将法庭上学习到的法律知识传递到生活中去。
庭审外,我作为社区志愿者调解队的队长,经常组织调解队里司法系统退休的老同志、教师们召开会议,及时解决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将陪审工作中学到的法律知识传授给社区居民。我们调解队向居民呼吁“有矛盾纠纷,不要先起诉,先找调解队解决,减轻司法部门的压力”。这些年,我们成功调解了夫妻离婚纠纷,促成多起邻里纠纷、婆媳矛盾的握手言和,还在典型案例的普及下提醒老年人要把“钱袋子”看好。
今后,我要加倍努力学习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和陪审能力,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积极作用,为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做出应有的贡献。
陆 嵘
陪审之路:于法理人情中收获成长与感悟
曾在央企担任6年法务的我,有幸成为一名人民陪审员,自此踏上一段意义非凡的法治探索征程。陪审工作于我而言,是一场持续的法律知识充电之旅。每一次庭审都是鲜活的法律实践课堂,法官对法律条文的精准解读、律师鞭辟入里的辩论,让我对法律的理解从纸面走向深层,法律思维愈发严谨缜密。这不仅极大提升了我的专业素养,更让我深刻领悟到,在法律领域,终身学习是永不停歇的使命。
在参与交通事故、工伤意外、租赁合同等各类案件陪审过程中,我收获了成长与感悟。案件中的鲜活细节,让我从“合规审查者”转变为“情理衡量者”。交通事故案里,一瞬间的疏忽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让我在工作中时刻保持严谨,生活中严格遵守交规;工伤意外案让我明白企业规范管理、保障员工安全刻不容缓;租赁合同案则时刻提醒我,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签订合同都要细致入微,规避潜在风险。法官庭前反复核对赔偿明细,书记员逐字校对笔录,让我懂得严谨是对每个当事人命运的尊重。判决宣读时,法庭的寂静中,我深刻体会到:公正不仅是结果,更是被认真对待的过程。
法院庭审的规范严谨同样令我赞叹,从证据出示到法庭辩论,环环相扣、有条不紊。法官们公正客观,以事实和法律为准绳作出判决,让我真切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
这段陪审经历,让我在法理与人情间自如穿梭,实现了自我成长,更深化了我对法治社会的信仰。未来,我定会坚守陪审职责,为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彭 娟
从法庭见证者回归到社区法律知识传播者
我是一名普通的社区网格员,向居民普及法律知识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在工作中,我意识到只有自身有扎实的法律知识,才能做好宣传工作。于是,我递交了陪审员的申请材料。2023年6月,我如愿成为了人民陪审员。在这两年中,我参与了多起民事案件、刑事案件的审理,从中感触良多。
在参与某起刑事案件陪审过程中,看到被告席上那几张尚带稚气的面孔,我为他们痛心。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缺乏敬畏,抱有侥幸心理,他们为赚取千余元的“手续费”,参与了电信诈骗团伙转移赃款的行列中,被判处有限期徒刑一到三年不等,并处以罚金。庭审不足一小时,程序紧凑,证据扎实,让我直观感受到“蝇头小利”与“身陷囹圄”仅一念之隔,也意识到普法工作任重道远。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要持续关注群众的法律需求,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创新普法形式和内容,提高普法效果。
在审理某工程经济纠纷案中,原告因避税、讲人情、图方便,长期以现金或个人账户结算,关键事实无法举证,只能以“口头约定”苦辩。因为被告众多,案情复杂,整个庭审历时了6个小时,我目睹了法官、书记员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中依旧高质量的完成审判任务。这一刻,我深感人民陪审员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在每一次参与案件审理后,我都进行了总结。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我将陪审心得分享给居民们,强化他们法律意识,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运用法律知识切实保护自身权益。
人民陪审员的身份,让我从社区普法者变为法庭参与者,再从法庭见证者回归到社区法律知识传播者。今后,我将继续在陪审工作中恪守职守,严格履行一名陪审员的责任,努力加强自身法律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中做好一名普法宣传者。
潘玉兰
法律不仅有棱角,更有温度
第一次走进法庭时,我总觉得法槌声离生活很远。直到亲历那两起案件,才惊觉“正义的刻度”原是这般具体。
群殴案的卷宗里,几张少年稚嫩的脸,和后来的伤情鉴定形成刺目的对比。庭审时,被告母亲在旁听席上无声地抹泪,指节攥得发白——原来一时的失控,会在时光里刻下这么深的痕。
侵犯未成年案的庭审格外安静。当孩子的话语作为证据呈上,那支支吾吾语气比任何证词都更让人窒息。我们逐字核对每段供述,连标点都不敢轻忽,仿佛那支法槌握在手里,敲下的不仅是判决,更是一个孩子对世界的信任。
如今再路过法院,总忍不住多看两眼。那些紧闭的大门后,藏着多少被命运推着走的人,又藏着多少需要被温柔托住的明天。这大概就是陪审员的意义:让法律不仅有棱角,更有温度。